基层就业典型事迹
罗霄山下书写青春乐章——吉林大学李宇
信息来源:培训部
发布时间:2020-12-31

 

  李宇,男,1992年出生,山东潍坊人,中共党员,吉林大学2017届硕士研究生毕业。2017年7月考取湖南省首批定向重点高校选调生,主动要求到艰苦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工作,现任汝城县大坪镇副镇长,工作成绩获各级部门认可。2018年被湖南省委组织部确定为优秀选调生典型,在省级层面进行宣传推介,先进事迹专题片在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TV等媒体播出。个人事迹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号、湖南日报、吉林大学校报、郴州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2019年6月,作为吉林大学毕业生代表受邀回母校作典型发言。(节目视频连接:https://www.mgtv.com/b/326749/4657196.html)

  研究生期间他曾两次获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勘探大赛的二等奖和优秀作品奖,连续三年获奖学金,并获得一项软件著作权,在核心期刊发表了专业论文,担任学生会干部,参加西部支教......毕业前夕,他执着于“做一朵小小的浪花”,放弃青岛某海洋勘探研究所优渥待遇,毅然选择奔赴脱贫攻坚主战场,将无悔青春书写在罗霄山下。

  打开“话”匣子

  离开家乡,山东小伙深入罗霄山脉腹地,第一道难关就是语言关。“你是哪儿来的闹古几(方言:外地人的意思)?”初次到村工作,老乡的第一句话把李宇问懵了。进老乡家好不容易坐下来了,交流又不时陷入“冷场”。于是,他决定像在学校那样“做功课”,边学习方言边了解村情民意。

  首先是“预习”,在入户前先学习各类惠农政策,对照村民花名册和贫困户“一户一档”,基本了解老乡家的情况;然后再“学习”,入户时先认真听,再主动讲,聊到兴起时还学几句本地常用的“土话”;最后还要“复习”,走访过后将了解的情况记好,把群众提出的问题当成课后作业来完成;时不时到老乡家“温习”,和乡亲们保持住联系。这四招成了李宇打开群众话匣子的“法宝”。还记得第一次到贫困户朱社全家,看见外人进来头也不抬。幸好李宇提前做好“功课”,之前也去过他兄弟家,“你们两兄弟长得还蛮像!”一句话就拉近了距离。在聊天的过程中,李宇得知社全伯去广东韶关粤北医院看病,还有三千块钱没有报销,赶紧把情况记下来,回去咨询了合医办的工作人员,陪同他一起顺利办理了医疗报账手续。后来,每当在村里碰到社全时,他都会热情地招呼李宇进屋喝杯茶。

  攀上“穷”亲戚

  “老人家上趟镇里办事不方便,材料准备不齐全多跑两三趟,办事不知道去哪个部门办...”在村里工作久了,李宇发现乡镇基层工作往往存在服务缺位的难题,造成群众办事不畅通、工作落实有缝隙。于是,他想了一个主动和老乡“结对认亲戚”的办法,每个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包干联系一个村民小组,帮助老乡代办各类业务。电路断了干部去修,残疾人证办不了干部帮着跑……很快,便与老乡们打成了一片,谁家有事都习惯找干部帮忙。

  村里有一个“结对认亲”的残疾姑娘曹欢英,早在十几年前因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四肢严重变形,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只能坐在轮椅上。几次走访之后,李宇想出了帮她搞农村电商脱贫致富的法子,向上级申请报告后得到县领导的高度重视,电商企业也为她送来了专用电脑。经过电商平台的培训,她的扶贫小店正常开张营业,目前通过微店、淘宝等平台,她的订单销售量已达4000余单,年售额达10万余元。现在,这项经验做法已经在全镇推广,累计148名镇村干部参加“结对认亲戚”活动,共结亲10173户农户,化解矛盾纠纷390多起,为群众代办各类事务1260余项,干群关系越走越亲。

  跑成“泥”腿子

  由于自来水供水管道老化,灌溉水渠年久失修,“饮水难、灌溉难”一直是困扰南村的大问题。按照相关规定,村里每年只有20万元的微项目资金,由于村组众多、人口庞大,平均算下来,每个村民小组的管网建设费用还不足8000元,无疑是“杯水车薪”。李宇提议向上级部门申请将四年的资金一次性拨付,经村支两委表决同意后,来来回回到县里协调七八趟,最终 80万元的微项目建设资金顺利到位。

  然而,欣喜之余,一场“突发状况”又随之而来。在村里农田水利项目推进过程中,为节省资金,需要在三个村民小组中间设计修建一条水渠。但出于自身利益,其中两个组都想“近水楼台先得月”,强烈反对共用一条水渠,甚至差点动手打架。为确保工程如期实施,李宇跑遍了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刚开始很多老乡态度强硬,也吃了不少“闭门羹”,后来他采取迂回战术,帮组长下田插秧干农活,先拉近和组长的关系后再慢慢做其他老乡的工作;拎上两斤肉、几片香干去老乡家,一边做饭一边拉家常;适应农村的习俗,答应老乡在支持水渠建设的功德碑上刻下名字……软磨硬泡几个回合下来,虽然几条裤子都沾满了难以洗去的泥巴印,但村民的火爆脾气逐渐降温,随后,“趁热打铁”召集了两个组的村民代表,开了一场协调项目的“夜谈会”,本来做好了“打仗”的准备,结果却出乎意料的顺利,全体举手表决通过修建共用水渠,项目得以顺利动工。

  圆了读书“梦”

  在驻村工作中,李宇发现,村里学校的基础设施都非常落后。教室里没有电灯,桌凳破旧不堪,村民的说法就是:“白天上课来得晚一点,下午放学走得早一点,也不需要灯。”许多留守儿童衣服破烂,学习用具缺乏,这让李宇心生怜悯与不安。有过支教经历的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一个“贫困学生助学公益行动”的想法应运而生。

  2018年9月,组织发起“星火圆梦”公益助学行动,助学团队由21名毕业于国内“双一流”大学的优秀选调生组成,累计吸纳大学生、基层教师、医生等43人参与。通过宣讲、支教、募捐、帮扶等方式开展教育扶贫,在汝城县大坪镇开展试点,目前,助学行动已覆盖汝城、宜章、安仁和桂东4个贫困县23所中小学,累计慰问帮扶3870余人次,送出慰问礼包4000余个,募捐图书5000余本。联合广州中铁开展贫困学子“圆梦励志行”公益夏令营活动,联合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医学院开展“三下乡”支教支医活动。典型做法获《吉林大学校报》《湖南红网》《郴州日报》等省市媒体推介。

  挑起“重”担子

  2019年3月,李宇在镇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全票当选副镇长,是大坪镇历史上最年轻的的副镇长。任职期间,他分管的办公室、宣传、团委工作均在全县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一,其中,宣传和政务服务工作多次代表全县迎接省市检查,并作为现场点承办县级以上会议10余次,顺利完成中央省市媒体团弘扬“半条被子”精神大坪现场点采访工作,主动对接媒体,在《瞭望》《半月谈》等刊物推介大坪镇干群关系典型做法。同年8月,被任命为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推动完成东方垅水库整治、一体化供水工程、灌溉水渠整修等小微项目8个,其中,密切干群关系做法获郴州市新闻联播宣传推介。

  抗疫期间,独在异乡的他,为了守卫同一片蓝天,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不远千里从山东老家回到乡镇同战友一起并肩作战,无论是摸底排查、防控执勤,还是集中隔离对象跟踪管理、企业复工复产,他始终冲在最前面。在2019年度公务员考核中评定为优秀等次,获汝城县优秀领导干部、汝城县委党校中青班优秀班干部、全国“选调生的扶贫故事”征文比赛二等奖、中国(湖南)红色旅游节优秀讲解员等荣誉。

  在村里待久了,李宇晒得越来越黑,笔记本越记越厚,手机通讯录里的号码也越来越多。因为老乡的信任,李宇开展起工作也越来越顺利,看着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逐渐找到了“岗位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