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就业典型事迹
让青春在基层一线闪光——通化师范学院 王 豪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04

    2015年,跟许多毕业生一样,即将从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毕业的王豪站在了人生十字路口。在周围同学纷纷选择去城市、到企业实现人生梦想时,他毅然放弃多家单位的聘请,怀着对农村的深厚感情,选择来到革命老区江苏省句容市,深入到当地有名的乱村、穷村——虬北村任职。从最初的村党总支副书记,到村党总支书记,再到书记、主任“一肩挑”,王豪一干就是8年。

一、牢记初心,画好村级组织建设同心圆

    过去的虬北村路不平、水不通、人心不振、步履艰难,是一个“村干部想起发愁,镇干部提起摇头的落后村”。刚入村时,村干部们一脸疑惑地看着这个瘦瘦高高的大学生,心里直犯嘀咕:组织上派这样一个小伙子下来能干啥。可是不出三个月,王豪的表现就让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上任之初,王豪从基础工作做起,骑着自行车用3个月时间将全村700多户群众走访了个遍,翔实地记录每户的基本信息,谁家孩子在哪上学,谁家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谁家有几亩田地,哪些是低保户、五保户,哪些家庭生活困难,他各种数据“一口清”,俨然成了虬北村的“活字典”。

    在2017年5月开展的村书记竞选上,王豪不负众望、成功当选虬北村党总支书记。当着全体村民代表的面,王豪许下了“村官虽小,责任重大,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干出个名堂,让村民满意,组织放心”的任职诺言。

    在王豪的带领下,新一届支部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基础设施抓起,先后实施了道路硬化、道路亮化、水利设施、电力改造和清洁能源等工程建设。同时,王豪还以村级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严格执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机制和监督制度,带领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单车走访”,收集、解决群众问题,党组织建设也是屡创新高立新功。近年来,虬北村成功创成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社区、江苏省健康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虬北村党支部也被表彰为句容市“示范党小组”。

二、扭住中心,画好经济持续发展同心圆

    发展经济,任何时候都是党的工作中心,基层党组织要当好强村富民的主心骨。

    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王豪带领两委班子成员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将目光瞄向了虬北村虬山脚下的350亩荒地,借助句容地处丘陵地区的农业产业优势,先后引进了水蜜桃、黄桃、山核桃、杨梅、葡萄等应时鲜果,通过丘陵种植、流转土地、抱团发展,打造出一块标准化种植核心示范区。如今,这350亩农业生态园已经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虬北也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合作富民”的农业发展新模式,为老百姓提供了致富平台。

    近两年,王豪又开始琢磨,除了卖果子还能不能卖风景?趁着当前休闲农业迅速发展东风,依托虬北村依山傍水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王豪把目光聚焦到生态农业产业链延伸上,提出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走“公司+科技+农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将农业生产、经营与观光、度假、娱乐、参与等旅游活动有机结合,在虬北打造“绿水环保、白鹭低飞、田园渔歌”的现代农牧生活。

    为进一步培植发展后劲,发挥村集体经济带动作用,王豪组织群众开展科技培训,村里先后引进和培育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022年,虬北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71万,其中经营性收入129万,村民人均收入31752元,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产业发展“虬北答卷”。2021年3月被句容市政府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三、凝聚民心,画好三农协调发展同心圆

    百姓事,贵就贵在一个“真”字,难就难在一个“实”字。

    近年来,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基础上,王豪坚持以“打造虬北村幸福家园”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事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星级文明户、“虬北好人”榜评选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目前,全村共有89人进入“虬北好人”榜,星级文明户80余户。工作中,王豪还创造性开展“综治银行”的社会治理模式,把村民的志愿服务、爱心善举以“道德积分”的形式“存蓄”,村民通过“道德积分”到虬北村综治银行免费“兑换”生活用品,在这样的机制激励下,虬北村80%的村民都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形成了“奉献-积累-回报”的帮扶新模式。这一创新做法多次被人民网、新华网、新华日报等国家和省级媒体报道,并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广。

    基层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历练人生的学校。在疫情防控初期,王豪刚刚做完肠镜息肉切除手术,作为村书记,他顾不上休息,连续值守在岗位,守护一方安全。在王豪的示范带动下,党员群众纷纷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中。由于设置时间早,防控效果好,王豪所在的执勤岗被上级党委表彰为党员示范岗。

    王豪干在实处,群众看在眼里。凭着满腔热情和干劲,经过几年的苦干实干,王豪用实际行动和实实在在的效果得到村民的认可,收获了村民的信任,大家真正把他当成了村里人、自家人。“城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村里多一个大学生就真的不一样了。”群众朴实的话语,对王豪而言,既是肯定,更是激励和鞭策。